在我生活的地方,一年四季都能看到芦苇。风霜雪雨中,它始终坚韧挺立。
在白茫茫的天地之间,随风而舞的芦苇,是漫漫冬日里最顽强的生机;在酷暑炎炎中,她又是一簇迎着朝阳的光,身披戎装,英姿勃发。
在《诗经》里,芦苇又名“蒹葭”——“蒹葭苍苍”“蒹葭凄凄”“蒹葭采采”——诗人笔下的芦苇,千姿百态,尽显深秋风情。
而在哲人的眼中,人如芦苇,芦苇如人——“是有思想的芦苇”。
在我的心中,枯黄的芦苇,如同暮年的母亲,历尽风霜却仍不屈;而青翠的芦苇,则像初生的孩子,朝气蓬勃,生命欣然。
北方与南方的芦苇各不相同。南方水源丰沛,芦苇四季常绿;而北方的芦苇,只要地下有一点水源,哪怕是荒滩石地,也能倔强地生长,迎风而立,年复一年,两套装扮:绿装半载,大地黄披又半年。
我从未想过,芦苇是如何变换衣裳的,直到我靠近她,走进芦苇丛。
经历瑟瑟秋风,经过凛冽寒冬,枯黄的芦苇仍然挺立。她就像垂暮之年的母亲,风中伫立,勇敢而坚强。风吹过,是母亲稀疏的发丝;雨打下,是母亲弯下的腰身。她用尽全身力气,只为在风雨中,为孩子遮挡一片天。
春风拂面,雨水滋润。风吹落了苇花,雨打折了苇杆,春暖花开的日子里,枯黄的芦苇终于倒下,一株又一株,一片又一片。
然而,就在她们倒下的地方,一株株青绿的芦苇悄然破土而出,长成一丛丛新绿。母亲与孩子在时间里相遇,彼此守候,又终将别离。
生命,在这里,周而复始,生生不息。每一株新芦苇,都沿着旧的根脉生长,挺起新的腰杆,舒展狭长的叶片,仰望天空,奔向远方。风吹过,芦叶轻舞,枝条相牵,一起跳舞、一起欢笑。那是生命中最蓬勃的年华。
夏日里,她们沐浴阳光,吮吸甘泉,饱尝雨露;秋节将至,芦花飞扬,她又化作母亲的模样,头顶着一顶华美的冠冕,迎着风霜雪雨,屹立冰雪大地。
冬去春来,芦苇继续延续母亲的生命,传承母亲的使命。一生守护,一路陪伴。
芦花凋零了,芦杆折弯了,但在她们的根部,一株株芦苗再次破土而出,齐膝、齐腰、再长过母亲的肩头。一株株,一片片,身披戎装,筑起绿色的屏障。
这就是生命啊——
一代过去,一代又来。
母亲倒下,孩子站起。
生命,从未停止过脚步。
在这个感恩母亲的节日里,我想妈妈了——深深地想念她,感恩她给予我生命。
身为人子,我愿像她一样,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,勇敢而坚强地走下去。
评论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