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我工作所在的这栋楼里,一位中年妇女选择了自尽。
半个月后,人们才发现她悄无声息的离开。听到这个消息时,我没有一点伤感。
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变成这样的。麻木,无动于衷。仿佛眼前每一个悲剧,都是一场与己无关的旧梦。
悲天悯人,本是人类最朴素的本能。兔死尚且狐悲,而如今,我们早已习惯了冷眼旁观。每一次冲刷而来的灾难,像是潮水,把我们的痛觉一点点侵蚀殆尽。最后,只剩下干涸的壳,和冷漠的影子。
纵观历史,人类社会的发展,从未真正脱离过掠夺与战争。从刀耕火种的野蛮岁月,到农业文明的曙光;从十字军东征的血色旗帜,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炮火硝烟;从工业革命的黑色蒸汽,到AI时代冷酷的算法洪流。
文明一步步向前,却从未带走人性深处的贪婪、仇恨与杀戮。
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,这句古老的箴言,似乎在今天失效了。
物质越丰盈,人心越荒芜。富足没有带来更多的尊重与善良,反而滋生了更深的冷漠与傲慢。
俄乌战争,已经持续了三年。几十万生命消逝在废墟中,无数孩子在爆炸声中失去了父母、失去了未来。
而世界另一边,人们在聚光灯下,高谈阔论着经济增长,科技突破,文明进步。仿佛那血与泪的废墟,只是舞台外无关紧要的布景。
一边狂欢,一边毁灭。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时代。
人类最大的教训,就是从未吸取任何教训。
每一场战争的背后,我们都曾誓言“永不再犯”,可每一次,誓言都会被更大的野心与更深的冷漠碾碎。
也许,我们并不是失去了悲悯,只是早已疲惫到,只能在心底默默关上那扇门,让自己活得像一块冰冷的石头,在无声的世界里,假装自己已经不再痛了。
评论(0)